十月遗忘诗

辰函的blog

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

我发现现如今已经很难将indie从民谣的泥潭里面脱离出来了,当一些具有特定旋律的文艺非低俗非买卖歌曲被称之为民谣的时候,也许早已褪去了文艺的佑护,比如说这张专辑。当我听到CD2的时候,蓦然发现唱出的居然是顾城的《不是再见》,再回首这两张CD突然就灯火阑珊了。我不知道为什么CD2抓轨之后会出来一个轻缓的梦的副标题,也许是个技术问题。

实际上我已经被某些无形的东西干扰了,当我意识到 C大调的=顾 这个公式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是一张抓不起放不下的专辑。每首歌的声音素质都参差不一,也许跟歌词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居然听出了民族情调是不是源自我审美的恶趣味这都不得而知了,因为我听到后来我就是真的很想听清楚每一个诗句在说些什么。至于忠于原作否我觉得还是问北岛芒克去吧。我感觉跟万晓利的《墓床》比起来表达的感官显然不是一种,口味重轻就哈姆雷特了。从里到外,从名字到封面,从歌手到乐队已然弥漫着悠悠的文艺气息,却依然不能让人听后感觉到一丝文艺,这让我突然想起在文艺之上居然还存在着更高层次的东西,当然其实应该还是文艺,但是很不幸的是当我体会到一丁点感觉的时候有些东西已然立马滚蛋了,也许朦朦胧胧,简简单单,被人诟病,默默忘记。在反抗文字的道路上没有人能比他们走的更远,无所谓升调降调,还是C大调D小调,一种可能存在的形式可能就存在于某种必然之中,比如当我一如反顾循环这些诗节的时候,甚至可能已经忘了音乐存在的具体形式,忘了歌者推销的优质情感,一切都出自于歌词的本源,那个带着牛仔烟囱的白衣少年,润情不再成为诗歌的心脏,节奏不再成为文字的大脑,剩下的终究会是一些除此之外根本无用的文学器官,忽视存在的同时却还充满具体感,因此渺小而长久。这种从未自我张扬的必然在一个容易忽略的时刻,但是你需要的时刻,唤醒了心中不置可否的缺失感,无关快乐与忧愁,无关深刻与浅薄,控制了我所有的热情,和感动,是一座城,旷日持久,充满眷恋。
总之就是,认出歌词,此砖慎入。老板娘,都是你,把DTA弄坏了